发布时间:2025-03-31 08:32 来源:南京日报
3月30日,第四届中国(南京)新赛道大会在宁举办。大会发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报告2025》显示,2025年新赛道体系已形成6大方向、28个主赛道和103个新赛道。对比2024年,新增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出海经济等3个主赛道,新增具身智能、低空智联网、Web3.0、6G等10个新赛道。
在全国新赛道城市的竞逐中,南京的新赛道是哪些?“选手”们怎样“争先竞速”?记者进行了采访。
“年度十大潜力新赛道”出炉,南京如何布局
新赛道以技术突破为核心牵引,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聚变、焕新裂变生成的精锐代表,也是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
报告提出2025年“年度十大潜力新赛道”,分别为生成式AI、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脑机接口、6G。其中,第三代半导体、脑机接口、6G新赛道分别“点名”南京:“竞争优势明显”“形成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集聚平台”“打造技术创新高地”。
报告还重点关注了在新赛道培育中具有突出优势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10个城市赛道发展新实践。
在提及南京时,报告认为,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创新药研发为南京的“赛道名片”。其中,未来网络,南京在全国最早布局,赛道规模超200亿元,重点发力6G、网络安全、光通信等领域。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创造了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10余项“世界第一”,涌现出赛宁信息、亚信安全、致网科技、美辰微电子等企业。
“我们认为江苏、南京在发展新赛道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优势。比如,城市经济体量较大,产业体系和科教创新基础雄厚。同时,又面向新赛道的制度供给进行了很多先行先试的探索。”长城战略咨询所所长、董事长武文生多次主导发布中国新赛道体系报告,他表示,观察发现,北京、上海、深圳的新赛道,更强调进一步创新驱动;南京、杭州、苏州,则是根据资源禀赋特点,聚焦一些专业化的新赛道进行发展。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南京早在2021年就开始谋划新赛道培育工作,我们把高新区作为培育新赛道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市区联动,建立了‘1+15’新赛道促进体系,并且在全国率先探索‘一组创新源头、一个专业园区、一家促进机构、一只赛道基金、一场品牌大会’的‘五个一’新赛道促进机制。”市科技局高新区管理处处长舒培浩介绍。
数据显示,近3年来,南京通过线上对接、线下走访、企业考察、项目路演、资源对接等方式,已累计推动15个高新园区与260余家新赛道企业开展合作对接,包括69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上市公司以及100余家前沿科技企业。
抢占新赛道,一批“选手”已行动
大会以视频形式对南京近年来的新赛道培育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发布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细胞和基因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数智信息、机器人、工业软件、低空经济(航空航天)8条重点新赛道。新港国家高新园发表了赛道宣言。
现场还进行了省级标杆孵化器、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授牌,南京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揭牌,园区新赛道场景、“双高协同”联合倡议、“一赛道一基金”等发布和项目签约等活动。
“我们正和南京一些机构在对接,希望能落地一些业务。”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CEO董玮告诉记者,航天驭星是一家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商,已累计为15颗卫星提供测控服务,并取得由工信部颁发的商业卫星独立测控站电台执照,是国内首家获得此项资质的商业卫星测控企业,“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汇集大量的遥感卫星数据,再结合南京产业基础,在遥感应用领域开拓一些新的应用场景,赋能卫星遥感产业发展。”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是省级标杆孵化器,已累计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60余家,多家企业获得社会资本融资超过8亿元。其中牧镭科技、中科煜宸去年营收分别超4亿元、2.5亿元。“今年预计还能再孵化一家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所长周军介绍,“激光所不仅自身做研发,也和南京高校如南理工、南航、南邮等建立了常态合作,比如某一高校激光和光电优势非常强,我们引入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原创技术的成熟度,适合产业转化、适合孵化公司的,再进一步转化运作。”
江苏徐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去年刚成立的公司,属于数据信息赛道。该公司专注于为工程机械行业打造工业级通用AI物联网平台,可提升设备生产利用效率约30%。此次,徐数技术和新港高新园签约落地园区,总经理王永飞对此颇为期待,“我们是南京大学的创业团队,希望能在南京大展拳脚。
竞速争先,要用好南京多重优势
2月26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强化制度供给,重点围绕增强技术策源、培育壮大高成长企业、深化金融精准支持等方面采取针对性举措,打造一批新赛道策源地和集聚区。
近日,省科技厅印发《关于支持和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高新区开辟20个引领科技前沿、国内领先的新赛道,培育80家独角兽企业、3.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5%。
竞速大幕已经拉开。想跑赢,南京要用好多重资源优势。
“南京不仅具有科教资源丰富优势,还有应用场景优势和政策支持力度、地方园区服务优势。”周军回忆,2013年11月激光所正式成立,从一开始的洽谈到最后落地,南京经开区诚意满满,“当时我们也是在各地调研考察,在长三角有几个备选,经开区的领导多次带着政策上门,让我们很感动。”据介绍,在激光所十余年的建设、发展与运营中,经开区管委会除了在研发场地、研发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外,还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场景对接方面给予帮助,全面赋能激光所发展。“正是这些条件的‘合力’,让研究所逐步壮大,并实现了自主运营发展。”周军说。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南京可重点培育特色优势新赛道。”武文生建议,“比如,创新药物研发。同时,基于南京制造业良好的基础,可重点关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在面向未来方面,南京也在6G、通用人工智能方面有很好的研发基础。”
近年来,南京把培育新赛道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南京高新区作为新赛道培育主平台,持续优化未来产业和新赛道创新生态。高新技术企业数超1.05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万家。聚力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大飞机集群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信息通信、细胞和基因技术、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规模突破1500亿元。
在刚刚闭幕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南京成立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以及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等6个产业专班,发挥产业专班统筹全市资源攻坚重点任务、发力新赛道的关键作用,统筹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接下来,南京将强化“策源力”,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重大创新平台为依托,深化“揭榜挂帅”机制,加速前沿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提升“集群力”,打造南京新赛道体系,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变革、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挖掘、培育、汇聚以瞪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群体;扩大“辐射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新赛道标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