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珑: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
十个“第一次”
2020年11月28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和区域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规划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为主题,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权威专家深入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各界对于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方向和部署的认识。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任珑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十个“第一次”
——第二届发展规划论坛主旨演讲
非常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与大家交流。我的演讲换个角度,给大家汇报的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的十个“第一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六五”规划开始,共制定了八个“五年规划”。从“七五”规划开始,中央建立由党中央提出制定规划的建议,由国务院按照建议确定的大政方针,正式编制规划的制度。我很荣幸参加了从“九五”到“十四五”六个党中央对五年规划建议的起草工作,深切感受到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下,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不仅绘制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指引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还在规划内容和起草工作中有众多创新点,在这里我梳理出十个“第一次”和大家分享。
一、第一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个新的发展格局是本次《建议》最大的亮点,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等新的重大举措。与以往五年规划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相比,扩大内需被赋予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更高的战略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对新形势下推动未来发展有更强的指导性。
二、第一次在经济发展目标中没有提出经济增长速度指标,而这一指标在以往的五年规划建议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建议》作说明时指出,中央建议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建议》描述目标采取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指标,这个改动清晰地界定中央建议和规划纲要不同的定位、作用。
三、第一次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是第一次出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精准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到2020年底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将历史性解决困扰我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迈了一大步。从“七五”解决温饱的目标,到“八五”、“九五”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再从“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这次《建议》提出的到2035年的目标,表明经过八个“五年规划”的努力,我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现在已经到了把共同富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了。但同时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还有较大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议》既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也实事求是,兼顾需要和可能。
四、第一次把“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胜利完成,从“十四五”时期开始,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重要变化,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绝不会一帆风顺,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深刻把握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做好战略谋划,积极主动迎接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化危为机,实现更大发展。
五、第一次把创新放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各项重大任务的首位。“九五”规划建议把创新放在各项任务的第三位,“十五”规划建议放在第八位,“十一五”规划建议放在第六位,“十二五”规划建议放在第五位,“十三五”规划建议放在第三位。《建议》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强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从党的十八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提出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说明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契合新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和发展的关键。只要科技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就一定能跻身创新性国家前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科技强国。
六、第一次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安全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新发展阶段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安全的内涵就是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因任何因素迟滞中断。为此《建议》专章设立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国家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第一次把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设立专章加以部署。在以往五年规划建议当中,都把军队和国防建设作为保障条件放在最后的部分,从来没有设过专章,《建议》之所以把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提高到如此高度,是基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把握,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新阶段我国安全的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安全需求的综合性、全域性、外向型特征更加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军事手段是保底,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实力必须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需要,历史性提出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根本指向是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定力,充分体现党中央习近平主席推进强国强军的战略决心和深远绸缪。
八、第一次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并且把它作为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方法论,坚持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察事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在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工作方法,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很多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更需要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九、第一次利用网络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这开辟了老百姓的心声直通中南海的有效途径,创造性的丰富了民主决策的形式和渠道,使《建议》起草的过程成为集中全社会指挥、倾听老百姓诉求的过程,使《建议》更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更好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
十、第一次提出高品质生活。在《建议》提出的“十四五”建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中,明确提出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第十二部分的标题也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放在前面,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党中央对“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到“十四五”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从小康到高品质生活,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必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议》把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并列,就是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同等重要的,充分体现了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个根本目的。
总之,《建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表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来源: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