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标投标云网 南京招标投标协会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刊物 - 2023 - 2023年第三期
从“互联网+”招标投标到“人工智能+”招标投标 ——浅议ChatGPT对招标投标市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4

“互联网+”招标投标到“人工智能+”招标投标

——浅议ChatGPT对招标投标市场的影响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徐致远

 

  编者按:自2022年11月30日发布以来,ChatGPT迅速引发全球现象级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一时成为社会热点。3月5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指出,ChatGPT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是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在计算方法上有进步。业界专家认为,ChatGPT未来有望演变成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和生态,并引发整个产业格局巨变。

  本文预测了ChatGPT未来对招标投标市场将可能产生的影响,供行业人士启迪智慧,开放思考,研究讨论。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完成撰写论文、邮件、文案、翻译、代码、答卷等任务。自2022年11月30日发布以来,ChatGPT迅速引发现象级全球关注,至2023年1月底,其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ChatGPT的问世,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我国可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场景广泛且用户市场广阔,其中招标投标市场基于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不少地方和机构已经尝试将人工智能引入招标投标过程,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ChatGPT的深入应用以及国内类似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将对招标投标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招标投标活动实现从当前的“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深刻转变。

  一、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招标投标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条件下,招标投标活动的组织主体、操作主体、责任主体,将由人变为人工智能,从而改变整个招标投标的运行逻辑。

  一是人工智能编写招标投标文件。编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等是人工智能在招标投标领域最基础的应用。现有电子招标投标技术已具备在线编写、加解密、发送各种招标投标文件的功能,并开发了大量文件模板,与传统纸质招标投标相比,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其依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有可能出现错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招标人或投标人需求,瞬间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招标投标文件,从而完全取代人的工作。

  二是人工智能评标。现行招标投标制度赋予了评标专家巨大的权力,与此同时,各方面普遍反映,现有评标机制与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人工智能基于海量数据积累,可以拥有较为客观准确的比较、判断功能。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已经尝试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案件审理,在招标投标领域也有人工智能辅助评标的探索。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数据的不断积累,将由人工智能辅助专家评标变成专家辅助人工智能评标,甚至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专家评标。

  三是人工智能组织招标投标活动。在现有电子招标投标模式下,招标公告公示、招标文件发布、投标、开标、评标等环节可以全部或部分实现在线办理,但是整个过程仍然要由人来组织,只不过是把传统的线下招标投标活动搬到了线上。如上所述,如果实现了人工智能编写招标投标文件、人工智能评标,则整个招标投标活动均可由人工智能进行组织:招标方由人工智能编写招标文件并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潜在投标方也由人工智能进行回应和投标,再由人工智能进行评标,输出评审结果。整个招标投标流程简化成“采购人输出需求——得到结果”。

  四是人工智能驱动招标采购管理。在现有技术条件和制度机制下,招标投标更多只是作为满足采购人需求、执行采购人决策的一个流程,而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有能力根据业主喜好、潜在需求、市场变化、价格走势等直接生成货物或服务描述信息,提供导购建议,将业主的“我要采购什么”变成人工智能告诉业主“你该采购什么”,从而改变招标采购的驱动机制。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但能告知业主潜在的需求及相应供应商,还能区分各个潜在供应商的履约风险,帮助业主加强风险预警及管理。

  二、对招标投标制度的影响

  现行招标投标制度体系是围绕纸质招标投标和电子招标投标情境进行构建的,在人工智能条件下,可以预见,一些招标投标基础性制度将可能发生较大的调整和改变。

  一是依法必须招标制度。依法必须招标制度是现行招标投标制度的基石之一,明确了哪些项目、达到何种规模标准就必须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招标投标活动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便捷化,其竞争择优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同时,招标投标与人工智能相融合,也将极大地排除人为的干扰。在此情况下,采购人会自觉倾向于以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法律上再作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与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区分,意义已经不大。

  二是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制度。现行招标投标制度规定,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原则上应当公开招标,这主要是基于公开招标的透明度和竞争程度更高,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竞争机会均等。如上所述,人工智能大模型具有筛选和推送潜在供应商的功能,一旦市场和法律确立了对于人工智能的信任,采购人基于这种信任将更多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将现行“以公开招标为原则,以邀请招标为例外”变成“以邀请招标为原则,以公开招标为例外”。

  三是招标投标活动监管制度。目前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针对的都是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主体,包括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招标代理机构、交易平台等,本质上都是人对人的监管。随着招标投标活动中人工智能对人类活动的替代,监管的重点将变为算法、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特别是避免人工智能引入现实世界的偏见,进而产生歧视性结果或决策,以及确保人工智能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从而对整个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的制度体系和操作路径进行重构。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对评标专家、招标咨询服务的替代,现有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制度、招标代理机构及招标从业人员制度等都将发生颠覆性改变。招标投标时限制度、招标投标信用制度等也将发生较大调整。

  三、对招标投标市场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招标投标融合发展,将为招标投标市场注入全新的动能,推动招标投标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但是在给招标投标市场主体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不小的挑战。

  一是招标投标活动将更加普及。从经济维度看,招标投标是一种竞争择优的资源要素配置方式;从法律维度看,招标投标是民法语境下合同订立的一种方式;从标的维度看,招标投标是适用于订制化标的采购的一种采购方式。基于自身功能定位,决定了招标投标制度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是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低成本化,被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自觉接受和使用,从而更富生命力和活力。如同当前已进入到自媒体时代,未来可能会进入“自招标”时代,业主依靠人工智能,自己就能完成整套的招标采购流程,寻找到合适供应商。当招标投标变得像逛京东、淘宝一样方便时,其将成为人们的习惯和日常。

  二是招标投标行业生态将被重构。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首先取代的将是评标专家和招标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相关机构和人员将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基于市场和法律对于人工智能的信任,邀请招标将成为更加主流的采购方式,一个项目动辄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单位投标的场面将愈发罕见,围标串标甚至“十标九串”的问题也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另一方面,邀请招标的常态化将导致中标人的集中化,难以获得中标机会的供应商只能寻求通过转包、分包等方式继续生存,在围标串标行为大大减少的同时,一段时期内转包、分包的情况将会增多,竞争将从标前、标中转向标后。

  三是市场格局将加速分化和演变。随着“人工智能+”语境下邀请招标的广泛应用,业主将向人工智能推荐的潜在供应商发送投标邀请,而由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根据其算法推荐的潜在供应商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导致中标的机会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供应商,多数供应商中标的机会越来越少,将加速被市场或者被人工智能淘汰,呈现出“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格局。“人工智能+”招标投标在使市场和交易更加活跃的同时,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推动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四、相关建议

  招标投标与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招标投标将进阶为“人工智能+”招标投标,招标投标的底层逻辑将会被彻底改变,招标投标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也将会重构,这对招标投标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招标投标这一采购形式将更加普及化、大众化,招标投标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大量的招标咨询服务机构和人员、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以及供应商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和转型压力。当然,从ChatGPT的问世到人工智能与招标投标的深度融合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过程,只有顺应大势、把握大势,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才能在变化之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一是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招标投标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和海量数据优势,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其在招标投标领域的深度应用。针对招标投标市场特点和需求,积极运用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出全新的“人工智能+”招标采购平台、软件,满足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企业的招标采购需求。特别是电子招标投标平台开发机构,谁能先走一步,谁就能更加主动。

  二是创新优化招标投标服务,提高行业自身“含金量”。推动招标投标行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断探索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实现行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从纵向上延伸服务链条,从招标投标交易环节的服务,延伸到为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另一方面,从横向上拓展服务领域,使招标投标服务与咨询、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进行对接融合,加强优质服务供给。

  三是及时构建与“人工智能+”招标投标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和政策的支持,针对“人工智能+”招标投标特点和发展需要,应坚持鼓励与规范并重,及时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同时,由于法律法规调整周期较长,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为这一新业态的发展营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空间。

  四是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招标投标优势的同时减小其消极影响。“人工智能+”招标投标在极大提升招标投标效率、便利度、适用性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违法转包分包、垄断、恶意应用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不仅会影响招标投标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会给整个市场造成混乱。因此,必须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安全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一套导向明确、规范有序的人工智能治理规则体系,真正做到扬其长、补其短。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