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标投标云网 南京招标投标协会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刊物 - 2025 - 2025年第五期
财务指标在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10-11

财务指标在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杨祺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摘要招标采购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运作对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国有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拓展采购渠道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财务指标在揭示供应商风险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招标采购风险防控的要点,探讨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各类财务指标,旨在有效控制采购风险,实现高质量招标采购。

关键词招标采购;财务指标;风险控制

 

在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招标采购的风险防控能力直接关乎资源配置的效能。笔者聚焦于财务指标在供应商风险评估中的独特价值,系统解析资产规模、盈利质量、现金流健康度等核心数据如何穿透企业运营本质,揭示不同维度的风险,以期为建立科学量化的供应商筛选机制提供实践范式,有力推动招标采购从合规导向向价值创造进阶。

在招标采购中分析供应商财务指标的意义

供应商的“可持续性”是招标采购活动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强化供应商风险控制是提升招标采购质量的重要管控手段。招标采购过程中需识别合同履约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持续经营风险、违规转包或分包风险等4类供应商风险。在整个招标采购活动中,采购人需在评标环节通过投标文件在短时间内了解潜在供应商的经营状况。此时,若需快速识别供应商风险,可借助分析企业最基本、常用且权威的标准材料一-财务报告。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根据财务报告可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了解其规模、市场地位、经营模式及资金管理水平等,从而在评标过程中及时发现供应商风险,提升采购质量。

招标采购中的财务指标及其风险揭示作用

整体实力方面

财务报表中反映供应商整体实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总额、实收资本、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

资产总额是衡量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总量。实收资本是企业注册资本中已经实际缴纳的部分,是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资本,反映了股东对企业的实际投入。净资产涵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是衡量企业自有资本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这3个财务指标直观地展示了企业的资本资产规模。大规模的资产资本通常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生产资料,具备更强的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合同履约能力。若供应商的资本资产规模低于招标采购项目规模,一旦供应商出现重大违约,采购人可能面临合同损失无法得到足额赔偿的风险。

营业收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利润总额则体现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营业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企业产值规模的扩大,在行业中所占市场份额的提升;利润总额的提升则表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通常情况下,规模庞大、收入丰厚、利润可观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整体实力较为雄厚,注重整体市场业务,因此为单笔订单进行合同欺诈的可能性较低,具备更强的合同履约能力。

产品质量方面

财务报表中反映供应商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存货周转率等。

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若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远高于预收账款,这表明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地位较低,赊销情况普遍,产品定价权较弱;反之,若预收账款占比较高,则说明供应商产品以预售为主,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地位强势。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直接反映了企业销售产品的难易程度,销售费用较低、占比越小,说明产品市场地位越高,深受市场欢迎。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反映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强度越高,表明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越大,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意味着企业具备快速提升技术水平和不断更新产品的资本能力。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变现速度越快,市场需求旺盛,且产品质量经市场检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持续经营能力方面

财务报表中反映供应商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借款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率,表明企业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比例,也称作财务杠杆,直接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风险防范的核心指标之一。若企业资产负债率奇高甚至大于1,则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存在资金流断裂、无法及时清偿债务而导致破产等风险。

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两者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若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过低,意味着企业面临短期偿债压力,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货币资金、短期借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项指标可直接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找到。货币资金越多、短期借款越少,表明企业自有资金充裕,短期内出现资金困难的风险较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若为正且数值越大,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创造能力越强,主营业务具有持续“造血”能力,日常经营和发展更有保障;反之,则说明企业现金流存在风险。

经营模式方面

财务报表中反映供应商经营模式的主要指标包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毛利率等。

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指标,并结合行业平均人员成本,可以大致推测企业的人员规模。除代理商外,若企业人员规模极小,则难以具备足够的人力完成合同标的,此时采购人需警惕是否存在合同欺诈或转包、分包的可能。

毛利率是通过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计算得出的,计算公式为:毛利率=(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扣除直接成本后,剩余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若供应商的毛利率在近3年内波动异常,可能表明其业务不稳定、存在虚构交易或关联交易等人为调节毛利率的情况;若毛利率长期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该企业可能缺乏实际业务,结合资产总额、现金流等财务指标,可进一步识别其是否为“皮包”公司。

财务指标的评价方式

采用客观分评价

客观分评价可以通过排序、分档或取值判断等方法设置固定的评分标准,由评标委员会按标准进行客观打分:

排序法指将财务指标按一定规则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名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其优点在于规则明确、客观统一、操作简便。然而,该方法仅关注供应商财务指标的相对排名,未深入考察具体数值。对于指标数值接近且完全符合招标要求的供应商,按排名打分可能过度放大财务指标得分对整体评标得分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评价与项目强相关的核心财务指标,如在采购定制化产品时评估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分档打分法是将财务指标划分为不同档次区间,并根据所处档次进行分别打分。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客观标准,较排序法更全面地考虑了供应商之间的绝对差值。其缺点在于设置档次区间需根据项目特征参考多方行业数据,若分档不合理或存在倾向性,易引发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对采购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取值判断法是通过设置一个标准值,将供应商的财务指标与该值进行对比,若满足条件则得分。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标准客观、评审简单。然而,其适用范围较窄,“一刀切”的判断模式仅适用于具有明确临界值的指标,如判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正负。

采用主观分评价

主观分评价是在综合评估法中,由评标委员会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打分。在招标文件中,通常表述为“根据投标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按优良差分别得分”。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资产、利润总额等反映企业整体规模的财务指标,主要用于择优选拔,相对于其他指标,对供应商风险的揭示作用不够直观,因此在评分标准中可作为辅助项,结合其他因素进行主观综合评价。此外,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毛利率等检验合规经营风险的指标,因其是识别企业经营模式风险的兜底项,并无特定含义的值或排序标准,也可纳入主观分评价的范围。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打分灵活,能在识别风险的同时凸显头部企业的优势,缺点则是需要评标专家具有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主观分评价的方式不完全符合当前招标采购客观化的趋势。

财务指标在招标采购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的招标项目侧重的风险关注点各异,因此需要评价的财务指标也有所区别。以下将从评标方法、标的物成熟度、履约周期等方面对不同招标情形进行详细分析。

评标方法分为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采用最低投标价法的项目一般具有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充分、产品市面成熟度较高、履约周期短等特征。在此类项目中,可在资格条件中简化财务要求,如要求供应商提供1至3年经审计且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表,或要求近三年无亏损。综合评估法则是除了资格条件外,将商务、技术、价格等要素分别设值进行量化评分。在该方法中,除了要求提供财务报表外,还可将具体的财务指标纳入评分标准,并根据标的物特征选取不同指标进行详细评分。

从标的物的成熟度来看,通常可分为货架产品和定制产品。对于货架产品,采购人应重点关注价格、交货周期和产品质量。价格直接由投标报价决定,而交货周期和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的横向对比(按排序法)来评估。高存货周转率反映该供应商的供应链协同效率高、销售能力强,且产品成熟度更高。对于定制产品,采购人应重点关注产品质量、供应商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转包分包风险。此时,可以通过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的排序法评分,或依据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分档法评分,或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进行判断法评分。同时,在主观评分中,需评估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毛利率是否存在异常。

对于履约周期短、预算金额小的项目,财务风险重要性相对较低,仅需在资格条件中要求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即可。而对于履约周期长、预算金额大的项目,则需重点考察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以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按分档法进行评分。特别是对于需要供应商垫资的服务项目,可以将货币资金与短期借款结合进行分档法评分,以寻求具有较强现金实力的供应商。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在揭示供应商风险方面的作用,旨在通过全面了解供应商的整体实力、产品质量、持续经营能力及经营模式等关键信息,将采购风险防控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指标进行客观评价。这一做法显著提升了招标采购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客观公正性,对提升评标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明杰,罗成,张欣迪.浅谈如何从财务报表看供应商经营状况[J].招标采购管理,2024(01):57-60.